快速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正文

余江涛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发布日期:2024-07-17 19:36  作者:  点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逻辑,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世界性贡献,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了科学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引。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视野,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系统回答并阐释了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方针方向、战略保证、功能目标、发展规律、根本任务、动力保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2](P235)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样发生了深刻转变。理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生成,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得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和体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探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一办教育的根本道路,并提出“九个坚持”等基本方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怎么办”的根本问题,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探索。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做出总概括,提出总要求,明确了中国教育的道路选择。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各国都应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教育发展道路,推进本国教育现代化。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既遵循世界教育发展规律的一般特点,又赋予中国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内涵和新的创造,继承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3]。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观察,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针对了教育的实际特点,还结合了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其切实推动了中国教育蓬勃发展,并向着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和社会主义教育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道路决定方向,这一教育根本道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洞察,必须始终坚持以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伟大实践的新辉煌。

(二)“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九个坚持”。核心要义反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重要内容,更能体现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本质特征,坚持立德树人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等等。“九个坚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人”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九个坚持”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聚焦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命题,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的“九个坚持”不仅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集中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九个坚持”的提出标志着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它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方向、使命、道路、地位、任务、发展动力、基础保障和根本保证等。“九个坚持”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基本命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认识和深刻思考。

(三)十一方面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教育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教育历史、时代特点、世界格局的交汇处思考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作出一系列安排。归结起来,概括为十一个方面的战略部署[4],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扩大教育对外开放[4]。十一方面部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使命、主要症结、实践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是依据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而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了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的时代把握和创新意识[4]

十一方面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科学探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属性。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要全面准确领会、落实十一方面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任何时代的理论都是时代问题的解答,理论所具有的内容、本质和价值都是在达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体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系统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也是开放的理论,就是因为其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逻辑,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世界性贡献,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创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等层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逻辑经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领教育事业、指导教育实践,体现了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逻辑理路。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回应,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以深厚的视野深入分析了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立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积累的教育文化资源基础之上,遵循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规律,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百年经验的接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党的教育经验作为透视教育实际、预见教育未来、把握教育规律的重要思想武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智慧、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从而赋予教育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6](P10)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度考察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历史,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进步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使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都在发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以生动的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教育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为抓手,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在教育实践中创立,指引和推动着教育实践创新,也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二)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教育,既有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性,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实践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为中国教育冲破思想迷雾、坚持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7]教育事业的性质方向、模式特点、前途命运为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取得更大成就,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自觉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宗旨,自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教育史的新辉煌,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并向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目标前进。党的领导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前途命运和性质方向,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其次,我国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8],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教育最鲜明的底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依循,既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主动探索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有效规避了西方教育发展道路中的弊端和风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创举。同时,教育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教育领域的思想渗透,必须牢牢掌握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9]

总之,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及时解答时代和实践所提出的教育问题,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世界性贡献

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10](P26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1](P58)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其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教育智慧,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世界性贡献,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与使命担当。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促进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方案。通过对世界教育发展历史的反思,可以发现已有的教育强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和侵略。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强调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价值,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教育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化、系统化提炼,形成了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教育理论体系,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12]。从推动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到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主张都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回答了“人类教育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的新路径。长期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秉持“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思维,遵循西方教育现代化的思路与目标,甚至简单复制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企图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忽视本国国情,最终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希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将中国教育经验置于全球图景之中,可知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发展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对本土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深度理解,独立探索教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为解决全球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主张。

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系统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必须要着力思考的战略性问题。立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系统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了科学部署

教育现代化是近代教育不断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历史过程,是数百年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从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起,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战略和教育政策的重要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提早到2035年,并明确“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谋划教育现代化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现代化事业中的指导地位,聚焦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质公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数字化、教育对外开放等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有效推进了教育现代化。

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既重视物质和制度层面的教育现代化,又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现代化。自2012年起,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他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3]同时,中国现代教育是在中国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核心基础[13]。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文化建设在教育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他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14]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部署和全面指导下,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为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而奋斗,使中国从“教育弱国”成为“教育大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掌舵扬帆,充分发挥教育对国民素质和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强国建设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使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不断迈进,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了整体部署,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强音,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战略方向、战略布局、战略动力[15],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后无不蕴含着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基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3]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支持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切实把握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手,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引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关心的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赋予其的新内涵。教育事业按照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而演化发展,但究其根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1],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内涵,也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质,是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在解决新时代人民所面临教育难题的过程中完善的,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愿景。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16]。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回答时代之问、教育之问的过程中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总之,我们所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4],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上一条:李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 下一条:周洪宇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