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正文

周洪宇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

发布日期:2024-07-16 20:01  作者: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

周洪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以“育人”为逻辑起点,其形成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包含“党的领导”“立德”“树人”等基本范畴、“九个坚持”等基本命题、十一个方面的战略部署等基本主张以及“六个必须坚持”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的时机已经成熟。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基本范畴;基本命题;思想体系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事关中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

从哲学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从形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包含方法论、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三个层面;从内容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思想体系的性质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拥有一套自身的思想要素、概念范畴与理论主张。具体来说,涉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本主张等。本文重在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来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与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线是“育人”,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实践、理论与历史等层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思想体系对基本问题的回答。一般来说,所有思想体系都要先确立其基本范畴,并由此确立整体演绎的出发点。“育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生成发展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各个基本范畴和命题均围绕“育人”而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育人”就是“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及要“培养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青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7]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如何去的时代命题,是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教育探索,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直面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问题,直面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和新需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发展属性。当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与习近平同志数十年的成长经历、实践摸索和理论思考紧密相连。这一重要论述,同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视和加强教育工作所积累的深厚底蕴密切关联。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关于教育的思考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先声。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认识到,发展要靠人才,而教育是壮大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他强调:“人才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8](P39)为此,他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教师队伍整顿、教学条件改善、教育体制改革、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等[8](P16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数十年工作经验的理论升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系统认识和最新发展。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心怀人民的价值立场,深刻阐明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其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9](P418)明确了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本质,为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其二,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人的本质出发,科学阐明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明确提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在实践中凝练形成、在理论创新中升华的思想创造,又是在历史发展中传承与更新的思想精华。中国有浓厚的“重教”传统。《礼记·学记》中就有记载“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1](P513),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思想智慧、教育思想方法、教育思想理念,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10]此外,“礼”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荀子“德操”,墨子“遵道利民”,董仲舒“必仁且智”等等,都体现了道德为先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2],同样明确了德育为先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都是对中国传统德育观念的传承与创新。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党领导人民推进教育实践百年智慧的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范畴和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形成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基本命题,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既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体现思想的主要论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并成为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13]。科学的理论是由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研究某一科学理论、思想体系离不开对其基本范畴的关注与把握。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基本范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实践不断创新,他总是围绕着“党的领导”“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改革”“创新”“教师”“人才”等范畴,回答中国教育问题,其教育重要论述涉及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系列基本范畴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立德”“树人”明确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教育的制度优势及实践特征。“社会主义”则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办学方向。“人民”明确了中国教育的立场,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改革”与“创新”强调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凸显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依靠与保障。“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资源。当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范畴不限于此,上述仅选取了部分加以阐释。

正是对这些基本范畴的关联和整合,构建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这一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教育问题提出了系列基本命题与基本主张,推动了新时代教育取得伟大成就。

(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命题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命题”往往是在范畴、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的思想表述,通常是以判断性的短语和短句形式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命题集中表现为“九个坚持”。“九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

其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必须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其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专门就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5]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7]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复兴进程。其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的重大部署,教育事业被置于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先手棋的位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彰显了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方向。在办学方向这一问题上,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6]。实践表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办好中国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五,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7]在中国这个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绝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从立足点上回答了“怎么办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彰显了教育事业扎根于本土的中国立场,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其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8]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置于段落句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立场,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我国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尺度,要让人民做教育发展的“阅卷人”。其七,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4]当前,我们正处于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改革。要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础上,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纵深推动办学模式改革,统筹推进管理体制革新,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让教育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与助力者。其八,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10]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使命,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4]。这一重要论述,把对教育事业历史使命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其九,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依靠。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4]202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9]。因此,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扎实依靠与保障。

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战略部署[20]。这十一个方面的战略部署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基础上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部署与要求。

一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2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6]。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阐明了“教育、科学、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要性,又明确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与方向。二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伴随,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核心保障[22]。三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教育强国建设,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教育强国作为基础工程,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体化部署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到《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14]教育强国的部署更加清晰,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本质特征和重点任务。四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同时也是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6],同时还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全党要坚持好、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这一论断明确了人民是办教育的主体,让人民成为教育的受益者,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五是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地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3]要持续将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推进教育资源科学均衡配置,将更优质的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六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6]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4]从现实意义来看,高质量教育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高质量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七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6]目前,我国已建成完整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课题。另外,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都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都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又包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还涉及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4]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早日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九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延绵至今且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4]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坚定教育自信的需要。十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数字教育既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是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口。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6]写入党代会报告。站在新起点,迫切需要我们拥抱数字技术变革的新机遇,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十一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14]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有助于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有助于早日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6]。“六个必须坚持”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新发展和概括,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则,同时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方法论。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意味着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应与人民的需求和利益相一致。它强调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上,在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人民的需要和福祉应该始终放在优先位置,同时也应该作为最根本的立场予以遵循。这一原则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满意为旨归。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发展教育,从来就没有现成的答案。在教育领域坚持自信自立,意味着中国教育应该扎根中国大地,既要保持中国特色、民族特征,又要兼容并济,汲取人类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与当今教育的关系,既要明确中国教育的源与流,也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教育不断革新。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抓住真问题;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贯彻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在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变化显著增加了教育问题的复杂程度。对时代之问的解答,是推进教育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门。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做好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全局性工作的战略谋划,还是各具体领域工作的布置推进以及风险挑战的驾驭应对,都离不开系统观念方法的正确运用。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紧密复杂地相互作用。坚持系统观念,既要深入教育内部,又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华文化蕴含着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兼济天下、世界大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坚持对外开放,为解决人类共同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以来,中国对世界和人类教育的贡献更加巨大。日后,中国将继续秉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为人类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五、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特色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文化文明发展之大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

第一,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顺应时代呼唤的产物,富有科学依据:一是以教育事实为依据;二是以教育规律为对象;三是以教育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由此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内在规律,不断指引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系统体系。“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命题,十一方面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每一个基本命题均构成了其重要组成部分,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教育重要论述,组成了自身的体系。同时,基本主张之间、基本命题之间、基本命题与基本主张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

第三,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正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始终强调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5]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要求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富有人民情怀,强调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第四,实践性。中国教育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形成、发展、创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根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教育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正是从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以中国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来总结教育规律,在解答中国实际教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第五,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开展教育实践创新,推动教育制度创新,不断开拓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政治意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教育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在于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入分析教育现象背后的政治逻辑,论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立场、政治优势、政治要求和政治方向,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政治意义。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实践,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和科学方法论指引。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源自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实践导向,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具有实践伟力的思想成果。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打开新局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行动纲领。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文化意义。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将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站在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高度,深刻把握和系统阐释了人类教育发展趋势,阐明了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原创性地贡献了有益于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新成果,为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五,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面对的是全球数量最大的中国教育样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国教育已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教育样本。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解决全球教育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教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教育发展应该顺此大势,深刻改变了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

结 语

从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与生成逻辑、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本主张、世界观与方法论、鲜明特色、重大意义等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思想体系,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思想体系已经基本成熟。这一思想体系既有教育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教育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教育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思想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担负起新的教育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教育强国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意义。

上一条:余江涛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下一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刊发我院师生“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专题”系列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