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 2024年100本教育图书推荐(三)
发布日期:2025-03-15 16:11 作者: 点击:次
(图书按音序排序)
《聚焦中国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
图书作者:万秀兰 孙志远 编著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首先论述了比较教育的简史、概念、理论谱系和方法论谱系,以帮助读者掌握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本书选择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大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扫盲制度、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大学科研、高等教育国际化、母语教学建构路径等),进行了中国与各主题代表性国家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改革思路和实践与其他国家的异同。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可借鉴的观念和措施,另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借鉴的特色经验。
《开窍:十位巨匠思维智慧解码》
图书作者:刘悦坦 著
出 版 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内容简介:《开窍》一书精选了世界上十位极具创造力的科学、人文巨匠——苏格拉底、阿基米德、哥白尼、牛顿、高斯、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屠呦呦等,深入挖掘他们成长过程中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并对故事背后蕴含的思维智慧进行科学解码。大师巨匠们的成长故事跨越时空,在人世间流传不衰,其中蕴含着人类基因中最深刻的学习密码,有人类思维方式中最底层的逻辑和最顶层的智慧。本书用深入浅出、活泼有趣、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人类巨匠的顶级思维解读出来,利于广大读者真正以最浓缩的方式掌握人类最精华的智慧,进而优化思维方式、提升学习能力、优化意志品格,实现开窍、获得成功。
《科学家给孩子的12封信:拥抱无人机时代》
图书作者:樊邦奎 李云 著
出 版 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作为《科学家给孩子的12封信》系列丛书之一,沿用了该系列的书信形式,以科学家的视角,为少儿读者讲述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发展情况、典型应用以及趋势展望等内容。本书的作者樊邦奎先生和李云先生精耕细作,五易其稿,通过查阅大量专业资料,丰富了全书的知识体系,使得《拥抱无人机时代》成为一本有着极高含金量的科普书。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有趣。
《跨学科学习:一种基于学科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图书作者:夏雪梅 著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从学科视角切入,探讨了跨学科学习是什么、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关系分析、不同学科如何跨的载体、跨学科的设计框架及实施,从学科的角度提出系统的跨学科学习设计方法,对澄清当下的众多概念有所帮助,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和针对实践的可行性,特别是将跨学科作业、跨学科评价融入其中做了系统的分析,突破当下的难点。同时,提供了经过实践迭代的有价值的案例,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主要学科,为新课标的落地提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迈向教育强国:中国与OECD教育指标比较研究》
图书作者:黄忠敬 等著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运用实证研究方式,深入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我国的教育指标,通过考察教育指标的建设历史和演变过程,分析教育指标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从教育产出、投入指标、机会指标、过程指标四个维度,对中国教育指标与OECD教育指标做比较研究,探讨中国教育在世界的位置,以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每天学一点教育名著(外国卷)》
图书作者:王慧敏 著
出 版 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22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教育思想家和他们的教育代表作,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重要报告进行品读,以期为我们思考教育提供一些独特的理论视角。秉承“读名著即读作者”的核心理念,本书在编排上巧妙地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事迹与其深邃的思想观点相融合。通过这一独特的方式,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深入走进作者的生活与思想殿堂,从而更加全面且深刻地领悟这些教育经典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名师思政课(高中卷)》
图书作者:黄万强 主编
出 版 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最新思政教材经典课题,组织思政一线名师编创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教学反思,约请教育专家结合当下思政课课改要求、课标理念撰写课例评议,对授课进行全方位评述。另有名师档案、背景描述等板块,旨在以课堂为核心为广大思政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范本。本书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高度,具有科学性、引领性、指导性、示范性。
《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实践丛书》
图书作者:李晓艳 主编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内容简介:《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实践丛书》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依托学校特色建构起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体系,在国家、实践、联动课程中多方面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创新实践,是在关注学生科学潜能开发基础上作出的诸多有效探索。丛书共分为四册,第一册《“科学+”向未来: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体系建构》为课程总体体系建构的相关概述,提出了小学教育在学生科学潜能开发方面应负起责任担当,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制度等多方面阐释学校未来科学家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构;第二册《“科学+”学科育人:小学国家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化育》介绍了国家课程方面以科学素养培育为目标的创新实践,主要分为科学特色课堂的打造与其他常规课堂的变革;第三册《“科学+”项目育人:小学实践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培育》介绍了实践课程方面如何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既有学校理念与构想的阐述,也有从实践、创新、艺术、文化、健康等多方面培养未来科学家探索的路径与策略;第四册《“科学+”协同育人:小学联动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共育》主要介绍了小学与大学、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多方面课程共建协同育人,并阐述了在联动课程方面如何与多方力量协同共育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自信豪迈的中国人:中国少年培育的价值意涵与体系建构》
图书作者:刘铁芳 著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以培养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中国人”为出发点,以培育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为目标取向,以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为具体路径,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培养自信豪迈能创造和享受文明幸福的中国人。本书立足中国本土实际,着力继承古典教育传统,积极融会现代教育精神,寻求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中国转向,融教育立场、文化关怀与时代精神于一体。
《破晓:中国学校十年进化史》
图书作者: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精彩演讲集萃。本书以“未来”为标签,以“创新”为理念,以“破晓——中国学校十年进化史”为主题,按照八个维度系统呈现十年来中国教育和学校的转型进化之路。全书拟分为八大章节,分别为“目标的进化:以价值为罗盘”“学习的进化: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的进化:以素养为导向”“教师的进化:以行为为道路”“校园的进化:以美学为战略”“治理的进化:以赋能为目标”“技术的进化:以数智为抓手”“生态的进化:以区域为土壤”。本书通过记录教育创新与学校进化的时代行动图,为下一个十年,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更高水平育人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智慧和行动支撑。
《气候·教育·学习:力挽狂澜,由我做起》
图书作者:程介明 主编
出 版 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世界教育前沿论坛演讲嘉宾的发言合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头等大事。教育能够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什么?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2023年12月2日,主题为“气候·教育·学习:力挽狂澜,由我做起”的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37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介绍了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的实践探索。
《亲爱的老爸:海明威父子家书》
图书作者:[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美]帕特里克·海明威 著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从《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文学经典,从打猎、钓鱼、写作等伴其一生的爱好/志业,或许可以一窥海明威其人,不过似嫌不够,而这本书信集或许令这位“硬汉”作家的真实一面更为完整。书中收入海明威与其次子近30年间逾百封通信,内容琐碎又日常,话题自由而宽泛,从学习、生活、兴趣等具体事物的交流,到精神、思想层面的探讨,勾勒出海明威沉浸在亲情中、耐心细致、情感饱满的慈父形象,所谓“为父之道”未必具有普遍意义,但据此回看文学内外的海明威,应会有不同以往的感受。
《青春的旗帜:教师人生的意义坐标》
图书作者:成尚荣 著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这是成尚荣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也是大教育书系名家经典散文随笔中的一本。旨在用比较轻松和利于阅读的方式,阐释一些教育的观念和观点,能帮助教师们提升教育的素养。本系列图书分为两册,这是第二本,从“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和人生”来重点阐释教育中教师主体的重要性。本书从“教师的审美人生”“如何把理想做出来”“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形成自我风格”“教师阅读”等几个角度一一展开,呈现了年轻的品格在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清代贡院史》
图书作者:毛晓阳 著
出 版 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是体现科举“至公之制”的实物象征。全书共分12章,从科举考试考场的历史渊源、考场的类型、建制、管理制度、设置理念及历史的演变情形等方面对清代科举考场进行全面研究,并得出一系列结论:捐建科举考场是一场以士绅为主体的全民参与的教育公益活动,体现了以体恤考生艰辛、改善考试公平为目的的人文关怀,其深植于中国传统儒家“天下为公”“义利之辨”“尊师重道”“公平选才”等理念的公益特质,对当今社会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清华积极心理学十六讲》
图书作者:赵昱鲲 彭凯平 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内容简介:《清华积极心理学十六讲》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课堂讲义,旨在普及积极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既有较强理论分析能力、又有较强社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积极心理学专业人才。内容包含:美好人生、幸福、品格优势与美德、习得性乐观、积极情绪、亲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关系和沟通、亲密关系、福利、积极动机、价值观与意义、积极自我、坚毅与自律、创造力与美、积极身心、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适用于系统化学习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理论与当代实践应用,使学习者具有积极心理学工作领域所必需的理论素养。
《区域发展与高等教育:雄安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
图书作者:周光礼 等著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高等教育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书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将高等教育视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关系,本书重点分析了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与教育需求,构建了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了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国际经验,剖析了教育人力资本、知识创新体系与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了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的规划思路和发展策略,旨在为科学规划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书适用于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教育实践领域的决策者、执行者,以及对高等教育感兴趣的读者。
《趋势塑造教育》
图书作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编;杜海紫 译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内容简介:趋势是事物或历史发展的倾向,趋势也会减慢、加速、转向或突破。现在很重要的趋势,将来可能黯然失色;目前不明朗的新兴趋势,未来可能大放异彩。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本书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它将全球趋势与教育联系起来,从经济增长、生活与工作、知识与权力、身份与归属、不断变化的自然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教育未来的多个趋势,既可以拓宽视野,为决策提供依据,又有助于反思教育塑造趋势的潜力。
《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
图书作者:黄灯 著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作者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作者希望这些年轻人的“艰难”能被更多人看见,进而探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更多可能,从而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立足社会。
《热风集:顾明远教育沉思》
图书作者:顾明远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顾明远先生的随笔集,凝结了他近两年对教育问题的点滴思考。书中既有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建议,也有对教育学科发展问题的辨析;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也关注基础教育“减负”和“普职同重”等多个教育热点。顾明远先生的教育观点朴素、真实,能帮助读者了解未来教育趋势,解开关于孩子教育的诸多疑惑。本书的出版是用教育家精神引领铸魂强师、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厚礼,也为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供了宝贵素材。
《社会情感学习:教师如何做,师生才幸福》
图书作者:[美]南希·弗雷 [美]道格拉斯·费希尔 [美]多米尼克·史密斯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内容简介:当今社会,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不禁要问,在“不稳定的情绪”“不顺利的沟通”的表层之下,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教育需求?带着这样的问题,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软技能”凸显出来。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SEL)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并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设定合适的目标,习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以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学习过程。它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维护自己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发挥优势,增强修复力”“身份认同、归属感与亲社会技能”,到“情绪调节”“关系信任与沟通”,再到“个体效能与集体效能”“培育关爱型社区”,本书的六个模块层层递进,为社会情感学习的落地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沟通的语言、有效的行动方案和循证的建议。本书还提供了诸多支持教师成长的实用脚手架和互动表格,是一线教师教授社会情感学习的帮手和成长见证。
上一条:院内动态 | 2024年100本教育图书推荐(四)
下一条:院内动态 | 2024年100本教育图书推荐(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