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按音序排序)
《回到话语之乡:给孩子上民间文学课》
图书作者:周益民 编著
出 版 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特级教师周益民的高品质语文课堂实录,包括颠倒歌、谜语、绕口令、摇篮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且每篇课堂实录后都附有著名教育专家或名师的精彩点评。在民间文学的阅读与教学中,周益民老师细心地引领孩子们感悟优秀民间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意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本书具有文化学、社会学、儿童论、课程论、教学论、语言学等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相信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启发。
《积极教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西部都市圈的实证调查》
图书作者:熊若杉 著
出 版 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利用在中国西部都市圈收集的定量和定性数据,重点分析了当代青少年个体及家庭特征、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越轨行为及受欺凌的现状,探讨了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和受欺凌方面的积极作用;本书也阐释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不良同辈群体交往的中介作用。本书在社会服务和家庭教育等方面为推动我国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规划、引导家长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
《基础教育教师学》
图书作者:于漪 主编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贴近基础教育教师生活的教师学研究,着力于探寻基础教育教师本身为事、为学、为人的自我修为。勾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沃土,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的理想形象,激励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高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上增强自身主体性、自觉性,自尊、自律、自强、积极进取、自我超越、创造教书育人新业绩,赢得学生敬爱、人民满意、社会尊重。
《家庭教育指导二十讲》
图书作者:宋萑 金德江 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内容简介:“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针对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在家校社合作和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出发,针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模式构建、亲师沟通技巧提升、家校社协作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为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致力创建更为广泛、更加多元的教育共同体而做出贡献。
《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教程》
图书作者:兰国帅 钟琦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从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教研两个维度出发,遵循智慧教研系统化思维,按照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检索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以及教研论文和课题撰写能力提升的逻辑架构进行撰写,旨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检索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研论文和课题项目撰写能力,促使教师智慧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全面迭代升级和更新,从而实现智能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论思辨》
图书作者:李森 著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以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既对教学基本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问题予以关注,在试图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中搭建了框架体系,既是对教学理论自觉探索的结果,又是对教学实践问题反思和研究的结晶,体现了一位教学论研究者的探究旅程和心路历程。
《教学学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图书作者:姜永玲 赵宗金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1990年,美国学者博耶提出大学学术分为探究、整合、应用及教学的学术,这是第一次将教学学术上升为学术层面,建立了科研和教学的多元学术观。该论文集收录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论文,呈现了大学学科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并开展教学模式及策略、信息化工具等变革的过程,展示了其基于学术规范教学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效果变化及发展的证据,从而成长为教学研究者的路径,凝练了大学推动学习范式转型、塑造卓越教学文化、探索大学教育质量提升新路径的思考与实践,具有创新及借鉴意义。本书适用于学科教师、教师发展人员等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本来与未来》
图书作者:汤勇 著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汤勇老师2024年关于相关教育热点思考的力作。全书从“教育的未来”(互动多融合的“学习中心”,聚焦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生动学习的“自教育”)和“教育的本来”(教育的本色、本源、本真——回归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这两个大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如何成为好教师”“如何办好一所好学校”“健康的教育生态”“孩子的童年与阅读”等方面来一一论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在书的最后一章展示了他眼里的当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富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教育的彼岸(三部曲)》
图书作者:褚宏启 著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该套书的三卷本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导向,对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真实现象加以剖析,力图以深邃的思考、通俗的语言为基础教育实践者提供一份可以澄清教育困惑、明晰实践方向、探寻教育理想“通俗教育学”。三卷副书名分别为“走向现代教育”“培育现代人”“建设现代学校”,分别从宏观战略、人才培养、学校建设的角度阐释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实践路径。三本书涉及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多个议题,包括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宏观教育公平与微观班级公平、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英才教育、校长和教师领导力、教育治理、学校治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书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师生的生命成长与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实践者描绘了一幅满怀希望的现代教育图景。
《教育的光和影——吴遵民的教育世界》
图书作者:吴遵民 著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吴遵民教授历年来撰写的关于各个阶段教育的文章,分成“春”“夏”“秋”“冬”四个板块,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四种学校比作一年四季的思想形成呼应。“春”讨论了学前教育的问题,涉及其本质以及立法保障的重要性。“夏”是对学校教育的深入分析,试图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解析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思考如何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健全发展与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秋”的部分系统性地思考了学生走出校门以后的发展与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同时也从国家层面讨论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应该如何整体构建。“冬”涉及老年教育的思考,探讨了当下高龄社会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思考与认识。
《教育的情感转向》
图书作者:朱永新 袁振国 马国川 主编
出 版 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主题“教育的情感转向”演讲合集。经合组织(OECD)教育官员、教育政策研究者、地方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等60余人在论坛发表演讲。本届年会聚焦“地方教育治理”“教师素养”“乡村教育”“幸福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安全”等六个专题,坚持问题导向,多维度破解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形成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和积极情感,专家演讲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教育改革论说集》
图书作者:刘道玉 著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分论教育改革、教育答问录两篇。内容包括:重新理解教育改革、中国必须重建教育价值观、大学需要构建崭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开展创新到底缺少了什么、培育创造性的人才、大学校长与改革、体制改革与去行政化等。
《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书作者:杨东平 张志勇 马国川 主编
出 版 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的发言合集。为了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6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教育管理、企业和中小学幼儿园的嘉宾在论坛发表演讲、建言献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继续从源头上落实“教育减负”,推动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利用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成果,推动教育变革。同时要改变观念,普及幸福教育等新理念,推动教育治理创新,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图书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著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反思美国教育问题的社科书,针对美国教育系统的弊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美国教育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沉迷于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却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意义与目的,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一种人文主义的理想,塑造学生对开放、包容等人文价值的认同。以此为基础,作者进一步展开说明了达到这一教育理想的几条路径,包括关注共同的地球家园、思考语言与文化的意义等,在实践层面上提供了一些建议。
《教育家精神之路》
图书作者:颜莹 编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相结合。本书讲述了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鲁洁、朱小蔓、李吉林、于永正等8位教育家的成就,他们所铸就的精神和形成的教育家精神之路对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等,都是他们追求创新的结果。书中不仅介绍了他们的思想光芒和精神内涵,而且进一步探究了教育家精神的共有特质、生成过程、构建要素、潜在规律以及主要启示。一位教师不一定能够成为教育家,但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应有的追求。
《教育路上的思与行》
图书作者:秦和 著
出 版 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宏观政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素质教育、农村教育、教育保障与教育均衡、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探索实践七编,收录了《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速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关于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思考与建议》《关于高等教育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的建议》等文章。
《教育脑科学:从心理学实验室走向教育实践》
图书作者:曾琦 著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脑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将会怎样工作和运转。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第三、第四章用脑科学为大家解读,为什么阅读这种重要而基础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还不能一劳永逸;为什么数学学习这么难,几乎所有的儿童在学校开始学习数学时都会面对挑战;为什么我们学校的英语教育老是无法突破“少慢差费”的怪圈,用学习汉语的方式学习英语很容易学成“哑巴英语”等日常教育中令我们费解的问题。第五章辩证地分析脑科学研究对学与教的系统启示以及面临的挑战,推进未来的教育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
《教育文化学》
图书作者:孙杰远 主编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涵盖文化的本质、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教育的文化属性、文化创新与教育变革、教育的文化范式、学校教育文化要素、学科文化属性与教育、民族文化心理场与教育等9章内容。本书对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内部与外在、历史与实践、价值与形式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为读者全面、科学、深入地认识教育的文化属性、教育的文化价值、教育的文化逻辑、文化的教育功能、文化的教育规约、教育与文化的互动机理等重要问题建构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
《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图书作者:[美]萨尔曼·可汗 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教育新语》是一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变革教育,帮助家长和老师刷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的重磅著作。作为全球非营利教育机构——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通过自己试用 GPT4 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独特经验,不仅回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有效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和课堂内外的实际应用。从个性化学习到智能辅导,从课程设计到评估方式,本书全面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与挑战。

图书作者:陈巍 著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内容简介:教学法在东西方传统认知中的共识在于——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取、加工、保存与迁移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之中,身体成为教育活动(体育除外)中被“封印”、冷落甚以及心灵哲学与现象学的洞见,为身体在人类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不可替代角色给出了系统辩护。新兴的具身认知研究可以为教育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带来诸多启迪。尽管具身认知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该运动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为批判性反思传统教育实践的弊病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学习者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