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互动>>业界风采>>正文

丁钢教授解读如何做教育文化研究

发布日期:2017-04-10 11:40  作者: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点击:

 

19日下午3时,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一期“博导论坛”在教育学院502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带来了题为“我们如何研究教育文化”的学术讲座。丁钢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教育、教育文化与社会、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和技术整合等领域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讲座由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教授主持,教育学院陈佑清教授以及12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丁钢教授详细介绍了得国狄尔泰学派、英国伯明翰学派、法国年鉴学派、美国新文化史观等国外文化研究学派以及我国学者的文化研究历程以及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认为狄尔泰用“文化”代替了“科学,强调文化是指每个个体都置身其中的整个人类的文化家园,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来研究工业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以通俗文化为研究范围,关注大众、平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与活动;年鉴学派用总体史学、跨学科研究、重视理论建设与指导的方式,把治史领域扩展到了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开创了新的史学领域——社会史,第三代年鉴学派从总体史走向间断史学,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着眼民众的日常生活,转向精神形态史的研究,而美国文化学者更为关注消费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于产品的意义。  

紧接着,丁钢教授讲述了他对于文化的理解,在他看来,文化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植根于实际的文化经验与处境。他将教育直接视为一种文化蕴含复杂的历史现象并希望通过对教育历史的文化内涵的内涵的考察来揭示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意义。正是从这一文化视野出发,他反复强调要理解中国教育,就必须引入中国文化的关照,要想弄清中国文化史,就必须从教育切入。他借用历史学家卡尔对历史学与社会学关系认识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教育文化研究的期望,亦即教育文化研究的新旨向,即教育研究越具有文化性,文化研究越具有教育性,就越有利于彼此乃至教育学科的发展。在谈到教育文化研究方法和新路径时,他指出,应充分运用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文化研究、叙事研究等领域的前沿视野,以参与式观察、教育叙事、图像证史、口述历史、田野工作、话语分析等多种方法来推进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生培养经历,重点解说了“口述历史”、“日常生活与生活史”、“田野工作”、“图像、影像、声音”和“叙事”研究这五种研究方法,为在场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教育学术视野,一睹了教育学术大家的风采。

 

                   

 

 

上一条:申国昌教授解读教育家的内涵及品性——以陶行知为个案 下一条: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