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他表示,《决定》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进行了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
《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周洪宇在长达2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多次建议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对于《决定》部署,周洪宇认为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关切的重视,他在专访中也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1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该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周洪宇:党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的认识,始终处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党的十九大和更早的党代会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都是放在不同部分论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且单独列章阐述,具有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放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之后进行阐述,在内容安排上置于突出位置,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部分置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之后的一个延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合理增长上,更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由此更加依赖创新驱动,更加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1世纪》:应该如何理解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之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周洪宇: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提升有目共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进变得愈发重要,教育的发展思路也变得愈发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对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它们相辅相成,但各自的目标定位又有所侧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撑。我们要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推进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1世纪》:《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你认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方向有哪些?
周洪宇: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和报告机制,更好更合理地优化城乡两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公共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并涉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保障政策体系等。建设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还存在覆盖范围较小和公平、效率、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可从适度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推进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探索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现路径。
首先,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需要增加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应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还可以考虑由学校承担部分课外活动供给,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发展质量。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方面还存在覆盖目标人群较少的问题。要在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进一步保障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推动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其次,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按城镇化总体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学校布局规划、建设学校的制度,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这要求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型城镇空间布局、人口存量和变量等因素,对学校的位置、数量、结构、规模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同时,科学预测区域内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配置城乡学校。
第三,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需要考虑“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在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时必须明确:数量不等于质量,指标不等于目标,个体不代表全部,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效率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效率较低以及存在的地区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探索更科学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部分农村学校因生源减少而严重萎缩,导致办学资源浪费,需要对教育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质量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21世纪》: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决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等举措。应该如何发挥高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生力军作用?
周洪宇:高校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融汇点。
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衔接,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助力我国的产业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关。
高校要基于自身办学基础与办学特色,主动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产业发展。要加强政策激励,深化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提升高校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
要优化考试招生制度,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
尽快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
《21世纪》:《决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你从2003年开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起,就陆续建议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中职免费”等,对于《决定》的部署,你有何思考?
周洪宇:《决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反映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期盼,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关切的重视。
2003年,我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费、义务教育学生教科书免费,2009年又建议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现在,这些建议早已变成了现实,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免费,中职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少地方城市所有中职生三年全免学费。
2016年以来,在“旧三免”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新四免”建议,一是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二是采取政府投入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方式,共同实施“0至6岁学前儿童阅读免费行动”,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三是实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在原有中小学生每人5元“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2元左右,提高补贴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正式更名为“义务教育免费午餐计划”,与国际上150多个国家一样;四是逐步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免费,适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看,“新四免”教育支出总体是可行的,更何况原来中职以及义务教育“营养午餐”事项就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一笔经费,不能都算新增经费,新增的部分其实比较有限,现有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就以实施难度最大的高中阶段教育免费为例,我国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04万亿元,2022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053.16万人(其中包括中职教育在校生1339.29万人),按每年学杂费2000元来计算,每年需投入810.6亿元,约占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1.6%,占比并不高,还远不到2023年度新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0亿元左右的一半。更何况还可以采取“分类承担”的办法,对这810.6亿元投入,发达地区由自己解决,一般发达地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50%,欠发达地区由中央安排70%,地方承担30%。这样实施起来,双方的财政压力都不会太大。因此,在原有中职已经免费的基础上适时扩大到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免费,主要并不是钱的问题,关键还是认识问题。当然,考虑到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也都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具体说,高中阶段教育学费免费可以分地区、按比例、分步骤、按类型实施,首先在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然后在农村地区实施,最后在城市实施,争取在“十五五”或“十六五”期间完成。高中教育免费尚且如此,其他教育就相对更加容易实施。
《21世纪》:对于文件中“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你有何具体建议?
周洪宇:我认为,当前,首先要尽快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导致的残疾儿童入学存在困难或接受教育意愿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部2015年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免费,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12年。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并开始先行先试,很多省份已经实现了残疾学生13年或15年免费教育。因此,应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并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此外,学术界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中,存在着学前教育免费和高中阶段免费哪个优先实施的问题,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开展深入研究。我认为,从免费教育推进路径看,也可同时考虑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或部分地区学前三年免费。在此之后,再考虑高中教育免费。
总体看,落实中央文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个人建议基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实施免费教育的思路与办法为“分类承担”“分步实施”,具体推进路径上,一是尽快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二是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或三年免费教育,三是加快实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免费午餐计划”,四是逐步实施高中教育免费。当然,这些都需要根据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任务以及国家财政能力的逐步提升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只能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而不能急于求成,超越国家财政承受能力,更不能迎合民粹,为免费而免费,陷入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的“教育福利陷阱”之中。
来源:21财经(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