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2017年12月23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思辉
访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12年制义务教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不是一回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专访了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教授。
访谈嘉宾
申国昌
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提 要
■义务教育是国家立法、政府兜底、家庭尽责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有普及、免费、强制三个特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仅仅满足义务教育三大特点的第一个特点。
■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好普通高中的普及工作,也要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两条腿向前迈进,避免出现“跛足现象”。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延长义务教育有显著区别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延长义务教育是不是一回事?
申国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延长义务教育,二者有显著区别。义务教育是国家立法、政府兜底、家庭尽责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有普及、免费、强制三个特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仅仅满足义务教育三大特点的第一个特点。
记者:为什么不直接把义务教育再延长到高中阶段?
申国昌:我认为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根据我们对湖北乃至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观察来看,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呼声虽高,但条件还不成熟。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夯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比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更切实际。尽管这些年我们的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很大,但我国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差异还比较大。一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依然较大,鄂西山区的一些偏远农村学校与华师一附中这样的学校能比吗?在很多地方,义务教育还需要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还没打牢,若陡然把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会不会成为夹生饭?二是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为什么这些年中西省份的不少中学、小学老师跳槽到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教学条件、教育理念等等,都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还需要一个脚踏实地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夯实的过程。
其二,从支撑教育的财力、人力、物力上看,若把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一些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比较突出,因为这就意味着高中教育要同时实现强制、免费和普及,但我认为目前我们至少是不具备实现强制、免费这两个要求的,普及也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实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绝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记者:那为什么西部的一些地区,如陕北神木县很早就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呢?“穷和尚”能做到事情,“富和尚”为什么做不到?
申国昌:的确,包括陕北神木县在内的少数县市已经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实际上已经基本普及了免费的高中教育。但要注意,这里的“普及”,顶多只是做到了义务教育三大特点中的两个——免费、普及,还未能做到“强制”。“强制”是什么,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意味着不管接受教育的对象愿不愿意,都必须履行接受和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义务。问题是,现在一些已经率先实行了12年免费教育的地方,依然很难保证与义务教育相当的毛入学率——你免费你的,一些孩子就是不去读,还是选择打工去。
要说免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生源最少时户籍学生也就五六万人,以他们的财力其实早已基本具备实现12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财力和条件,但为什么没有单兵突进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绝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国家在战略层面对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真要全面推开12年制义务教育,牵扯到的地方财政、中考改革、中职分流、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就必须先行解决好。
实际上,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目标本身就并不轻松,需要攻坚克难。早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87.5%,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据,各个省份间的差距还不小。比如说,像河南省在2016年就已达到了90.4%,山东省更是达到了98%,而在新疆、青海等地区,毛入学率远低于87.5%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普及是一种不均衡的基本普及。因此我们说,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是不能划等号的,从全国层面看,也是不能急功冒进的。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为了保证高中教育公平而有质量
记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能对现行升学制度带来哪些改变?前段时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普及高中教育不等于取消中考,对此该如何理解?
申国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意味着就不要中考了,这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有冷静的思考、准确的定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最基本的目标是要妥善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同时尽可能保证高中教育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在未来数年内,继续普及高中教育的当务之急依然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已有成果,实现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同时,还需继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中等职业教育产生魅力,能吸引更多的城乡孩子去主动就读、学有专长。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包括中等职业教育
记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中等职业教育?
申国昌:肯定涵盖在内。应清楚地认识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还应该包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千方百计要上高中,宁死不屈不上中职”,抱着这种心态的学生和家长不在少数。当下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在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并不鲜见。
实际上,在呼唤“大国工匠”“制造强国”的时代,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能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让技能型人才能够在社会上体面地生活,并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人才观。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比如说,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等成功实践,纳入职业教育法的相关条款当中,以便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职业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
记者: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好的职业教育经验值得现在借鉴?
申国昌:有的。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就是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综合性中等学校。晓庄师范主要培养乡村教师,围绕生活教育理念开展普通中等教育的主要课程教学,也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活能力,理念非常先进。陶行知先生还将晓庄师范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趣味、改造社会的精神”,而不只是完全为了培养学生的升学应试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现在还适用。
近现代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以毕生的精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他将职业教育的功能确定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极力倡导将职业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基本原则。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当时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当时社会培养出不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些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在教育改革上有与之相适应的新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好普通高中的普及工作,也要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两条腿向前迈进,避免出现“跛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