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29日,“2025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教育研讨会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学会、厦门市教育学会联合主办,厦门一中、厦门实验小学共同承办,以 “AI赋能教育:守正创新与未来人才培养”为主题,汇聚八百多位全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次活动线上直播有5.8万人次观看,线下有8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研员、教师等参加。开幕式由厦门一中校长卞祖华主持。
福建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郭献文代表主办方致辞。郭献文首先对精心筹备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以及所有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能力为破解传统教育中的难点、痛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福建省教育学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推动交流研讨、成果推广等活动,努力为人工智能时代我省基础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期望此次活动能为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在致辞中表示,厦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市教育局积极布局,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全力探索具有厦门特色的 “AI + 教育” 融合创新之路。
厦门一中党委书记陈文强代表承办方向与会领导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向福建省教育学会、厦门市教育学会及所有协办单位、支持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提到厦门一中始终秉持 “守正创新” 理念,确保AI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AI在教学、管理、教研等环节的应用。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以《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中国中小学的探索、经验及风险应对》为题展开演讲。他从政策切入,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创新可能性,同时也严肃警示技术滥用可能对教育本真造成的消解。周教授强调,AI并非教育的 “颠覆者”,而是需要理性驾驭的 “赋能工具”,在教育变革过程中,务必守住 “以学生为中心” 的底线,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本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信息化专委会主任闫寒冰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等数位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也带来了高屋建瓴的主题演讲,从不同维度剖析了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